走进柳桂湾林场,苗圃里的“特殊成员”——造型树格外引人注目。这些造型树并非名贵苗木,而是由曾被视作废料的残次苗木培育而成。林业工人精心浇灌 地下水,一年十余次呵护其生长;遵循“春栽秋养”的规律,并专门购入腐熟牛粪等农家肥滋养根系,以自然之道赋予残苗新生命。
八月的靖边,群山叠翠,绿意盎然。在宁条梁镇,一座始建于1959年的老牌林场 ——柳桂湾林场,正以3.6万亩苍翠为底色,书写着塞上林业的蝶变传奇 ,成为靖边生态发展的生动注脚。
从治沙护绿的矢志坚守 ,到绿色产业的创新探索;从残次苗木的涅槃重生 ,到生态经济的双赢格局。柳桂湾林场,用六十余载的坚守与求变,成为靖边林业发展的生动样本与创新标杆 ,也诉说着这片土地上永不停歇的绿色追求——以生态为笔,擘画高质量发展的厚重底色 ,书写新时代林业人的使命荣光 。
历经岁月打磨与匠心雕琢,原本“残次”的苗木挣脱标签,蜕变为姿态独特的生态艺术品,单株价值倍增。这不仅是苗木的华丽蝶变,更彰显着靖边林业人变废为宝、化平凡为神奇的智慧 ,让生态价值与艺术价值在枝叶间交融绽放。
柳桂湾林场工作人员说:“我们会将景造型园扩大到175亩,新增水蜡、金叶榆、油松等多种新树种,来更好的提升林业资源的经济价值,实现增绿与增收双赢。同时,我们会通过宣传,将造型树木推广至周边城市及陕北地区,实现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,带动周边群众就业,并发展配套产业,形成良性循环。”